2018-08-02 来源:澎湃新闻
职能部门真的跟近视较上了劲。
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还拟将近视率拟纳入政府考核指标。
据今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信息,我国近视人数已超过4.5亿,其中近视高发年龄段为青少年阶段。北京市2016-2017学年度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达58.6%,现在“小眼镜”成为了很多学校的主力。
近视眼已经成为了严重损害青少年健康的因素。防预近视眼也必须被纳入政府的公共卫生议程。
近视眼并不简单是一个卫生问题,而是一个复合化的社会议题,涉及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体育运动和社会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涉及公共政策干预、教育政策调整、财政资金投入等等。
在这次的《意见》中,在教育方面提出:应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严格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重视生活和游戏对3—6岁儿童成长的价值;还应该尽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做到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
针对电子屏被广泛使用的问题,《意见》还要求家长“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同时要求学校方面“控制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得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
《意见》建议,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从目前提出的措施来看,预防近视看似是公共卫生议题,却要落实为实打实的教育“减负”。
这次将预防近视纳入政府考核、学校考核目标之后,“小眼镜率”将成为衡量减负成果的一个客观的参数;它也会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激励学校减负。
最近一段时间,减负被部分家长污名化了,将减负等同于教学质量下降。如果“小眼镜参数”被纳入考核目标,能更好地激励学校方面提高教育水平、压缩作业量,避免低质量的“题海”战术,同时它也是针对目前不少学校不用iPad就不会上课的“泛电子化教学”的纠正。
相关文章 | |
---|---|
12.当阿尔兹海默症来袭时 | 23.双重滥用 导致芬太尼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