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7 郭善群
凡是参观过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中外来宾,无不被高悬在正厅中央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所深深吸引,此画是由两位中国著名国画大师关山月和傅抱石联袂创作, 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国庆十周年之际,它宽达九米,高六米半,气势恢宏,笔墨雄奇, 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依然摄人心魄,迸发出永久的艺术魅力。
《江山如此多娇》的整个构图视野开阔,地跨塞北江南,长城内外,描绘出北国风光,江南景色,覆盖了春夏秋冬,画中层峦叠嶂、峻峭幽深、万木竞立、飞瀑急湍,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给人带来一种苍茫宇宙感,抒发了朝气蓬勃、高瞻远瞩之情,它以传统中国画的形式,通过对中华大地宽广辽阔的地域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一个泱泱大国的现代风貌。
参与该画创作的傅抱石和关山月两位大师均已仙逝,笔者曾于一九九七年岁末在多伦多有幸目睹了关山月老人的风采,并当面聆听了他讲述的关于这幅名画的创作过程。
关老当时已八十五岁高龄,他是在来温哥华参加“二十世纪中国名家画展”的剪彩活动之后,顺道来多伦多访问并应邀发表演讲的.
关老演讲的题目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他说:中国画的特点有三:其一是抽象性,但又不同于西方的抽象派,中国画是以形写神,借景思情,诗情画意,重在“神,情,意”三字;其二是中国画不同于西画的实物描绘,不必对着实体,便可洋洒入纸上,不论画山水,花鸟,人物和动物,都可以背离物象而创作;第三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书画同源”,广东人喜欢将绘画说成写画,就是说,画作的形体和神韵是写出来的。
当有一位听众请关老讲一讲“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名画的创作过程时,关老不假思索,娓娓道来: 一九五八年末至一九五九年初,关山月赴欧洲主持举办了“中国近百年绘画展 览”,回到北京之后,马上接受了一项重大任务,即与南京的傅抱石先生合作,画一幅名为“江山如此多娇”的国画,作为对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并将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央规定要先裱好了再画,而且限定要在四十天之内完成。
关山月先生是广东阳江人,早年师从岭南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其创作注重国
画的传统笔墨,画风清丽中见厚重,秀逸中见雄浑,尤精于山水,梅花,在艺术上,不断锐意创新,风格独树一帜,他曾担任广东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傅抱石先生是江西新喻人,早年留学日本,擅长于山水和人物,所作山水,精于点法和墨法,创造出一种既变化多端又有传统规律的画风,所作人物,善于将古典诗词的意境与绘画艺术融为一体,风格高古,曾任江苏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傅先生已于一九六五年去世)。这两位画坛巨匠,尽管创作过无数佳作,但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这样一幅巨作,确是不太好办的事情。当时,陈毅和郭沫若都前来为关,傅二人帮忙,出了许多好主意,陈毅还特别强调了“江山如此多娇”,重点是一个“娇”字。
关山月和傅抱石二人齐心协力,反复揣摩,彼此交流,共同奋笔挥毫,凭其深厚的艺术功力,终于不孚众望,在建国十周年前夕,完成了这幅具有高度浪漫主义色彩的名画。整幅画面构思大胆严谨,立意新颖独特,笔墨协调完美,画面气势恢弘,堪称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画作完成之后,毛泽东欣然命笔,题写了“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大字,他先后写了七八张,最后选中了其中最满意的一张。事后,关老得到了一幅毛泽东亲笔书写的真迹,他如获至宝,多年来一直珍藏在家中。一九七六年,毛泽东逝世之后,中共中央决定兴建毛主席纪念堂,并向全国各地征集毛泽东的亲笔题词和书信,准备陈列在纪念堂中,关老不敢违命,只好忍痛割爱,将这件文物交了上去。
作为中国美术史上一幅不朽的经典之作, 笔墨淋漓、气势磅礴的《江山如此多娇》随着时代的长河与我们一起跨入了新的世纪,画面上那群山巍峨、波涛汹涌、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景色,与融入云海之中岖崎蜿蜒的长城、喷薄欲出的红日,构成了一幅凝聚华夏精魂的壮美诗篇和画卷。时至今日, 每当人们伫足画前,凝神仰望,都会被那波澜起伏、令人心驰神往的红日、雪山、长城以及白云的海洋所深深吸引而陶醉其中。
相关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