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日 来源:男神女神深度八卦
西方史上诞生过很多王后,皆才貌双全,受人敬仰。
像西班牙王后莱蒂西亚,被公认为是欧洲最美、最典雅、最华贵的王后,其言行举止与衣品,是全国女性的楷模。
奥地利皇后茜茜公主,在任44年间,一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皇后”。后人评价她,赞扬不止:“她的美貌在19世纪60年代,登峰造极。”
法国皇后欧仁妮,堪称法国时尚业奠基人,间接开创了LV、卡地亚、蒂凡尼等大牌,是百姓口中的“时尚精”,衣品好,模样好,影响了一代人的潮流。
这几位,无论在世,还是离世,都备受人们喜爱。
但在法国历史上,有一位王后,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她无论在位,还是逝世,都被国内百姓痛恨、辱骂、唾弃,仍至逼死。
最终,在万众瞩目下,一步步走上断头台,走向死亡边境。
她是玛丽·安托瓦内特,著名的“断头王后”。
在成为王后前,玛丽的生活过得还算惬意。
她是奥地利公主,女王玛丽娅·特蕾莎最小的女儿,出身高贵,生活优越。
自她出生后,女王为了表达爱意,为她取了一个很神圣的名字:玛丽亚·圣安东尼·约瑟法·约翰娜。
源自圣母玛丽亚与圣安东尼的名号。
大臣们也很高兴,看着玛丽说:“一个娇小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
有父母疼爱,有兄长照顾,又受群臣喜爱,玛丽的童年过得很悠闲。
除了读书令她不悦,其他方面,舒适又快活。
在她7岁那年,因长相可爱,还被莫扎特求了婚。
当时莫扎特来王宫弹奏音乐,一曲奏罢,女王问他要什么奖赏,年仅6岁的莫扎特一脸天真:“我想娶玛丽为妻!”
女王听闻,瞬间笑得前俯后仰。
不过这事最终不了了之,大人只当笑话听了。
那时的玛丽并不知道,在这温馨背后,暗藏着阴谋。
女王与法国大臣舍瓦瑟正筹谋着一场计划,计划中的主角,就是玛丽。
此时欧洲局势动荡,各国为抢夺霸主地位,纷纷发起战争,一战就是好多年。
法国与奥地利年年剑拔弩张,一言不合就开打。
他们的国库日渐削弱。
最重要的是,在他们针锋相对时,那些不起眼的势力,也在慢慢壮大。英国已将大爪伸向欧洲大陆,普鲁士也在崛起。
法国与奥地利备感不安。
为了稳定时局,他们协商,以联姻的方式来维持和平。
这个被选中的人,就是玛丽。
在女王的筹谋下,玛丽14岁便成了法国王太子妃,在15岁到来前,正式嫁给了法国未来储君路易十六。
出嫁前天,女王告诉她,到了法国,不管有什么事都必须写信回来汇报。还让凡尔赛大使盯着这个小公主。
进凡尔赛王宫当天,玛丽显然局促不安,因为来迎接的人,大多是陌生人。
她在进宫门那一刻,就感受到了一股敌意,来自好战分子的敌意。
他们盯着她,不言不语。
玛丽快步走到人群中央,与国王路易十五一起迈过大殿。
行注目礼时,她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丈夫——路易十六,法兰西波旁王朝路易十五的孙子。
他见到这位王妃,只是简单回以致敬,没有多说话。
玛丽心中疑惑,但王族礼仪告诉她,必须礼貌回以微笑。
行完礼,算是进了宫。
进宫没几天,玛丽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国王路易十五与杜巴丽夫人关系匪浅,并且,杜巴丽夫人拥有很多特权。
最令她气愤的是,杜巴丽夫人总喜欢管着她,说通俗一点,就是监控她。
无论玛丽做什么,说什么,稍微不符合规范,就会被杜巴丽夫人批评。
她恨死这个女人了。但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又能做什么呢?
玛丽想到一个办法,每日例行行礼时,坚决不与杜巴丽夫人说话,一个字也不对她讲。
一时间,皇室成员顿时紧张起来。
要知道,杜巴丽夫人可是国王的情妇,新王太子妃不与杜巴丽夫人讲话,就是驳了国王的面子。
宫中谣言四起,纷纷指向这两人。
但玛丽就是不愿妥协,每次例会上,她依然不与杜巴丽夫人讲话。
出于报复的快感,玛丽将这事告诉远在奥地利的母亲。本以为母亲会高兴,没想到,却遭到一顿骂。
女王在信中命令玛丽,必须与杜巴丽夫人讲话。玛丽被逼无奈,在次日例行会议上,对杜巴丽夫人开了口。
经过杜巴丽夫人面前,她淡淡说:“今天来的人还真不少啊,在凡尔赛。”语气平缓,像是与老朋友交谈。
杜巴丽夫人盯着她,没有开口。
倒是国王见玛丽主动开口,倍感欣慰。
这场“报复”,在玛丽母亲的威严下,宣告失败。
她在凡尔赛宫廷的生活正式开启。
因她是未来王后,依照宫廷礼仪,必须随时读书,学礼仪规范。
但玛丽不爱这些,她只喜欢唱歌、跳舞与戏剧。如今,这都被礼仪夫人遏制了。
玛丽想到丈夫路易十六,希望请他帮忙疏通。但路易十六是个寡言的人,还有些自闭,他不愿淌这趟混水。
玛丽又想,既然外出活动被制止,那就找丈夫玩。
可她发现,路易十六的日常,不是将自己关在房内研究开锁,就是出去打猎,抑或做旅游与出海远行的梦。
她的想法再次落败。
这时,女王的信来了。
她在信中催玛丽快点生孩子,只有这样,才能稳固地位。
玛丽郁闷至极,外人不知,他们虽夜夜同床,但从未圆房。每次,路易十六点到为止,便起身下床,不知去了哪里。
如何生?玛丽不知道。
为疏解郁闷,她想尽法子去参加舞会。
有一次,她化了妆,带上面具,参加一场化妆舞会,跳着跳着,突然撞到一个男子。
玛丽正准备道歉,不曾想,那位男子主动向玛丽道歉,并摘下面具。
玛丽呆住了。
眼前的男子棱廓分明,高粱高挺,眉宇间带有英气,一双眼特别吸引人。
她在他深邃又柔和的眼里,看到了洒脱,还有心动。
男子介绍自己叫费尔森,瑞典人,来法国学礼仪的。
说话间,还不忘开几句玩笑。
玛丽的心开始乱跳。这个俊公子风趣、幽默、有活力,而路易十六沉闷、呆滞、古板,同为男子,实在相差太大。
她对费尔森有了好感。那一年,玛丽16岁。
后来有人回忆,说王后一见到费尔森,脸颊立马绯红了。
但这段朦胧的情还未发芽,王宫内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国王路易十五死了,死于天花。
路易十六顺势继位。
于是,玛丽·安托瓦内特成了名正言顺的法国王后。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女王也不再对她多加干涉。
她终于自由了。
玛丽想第一时间与费尔森分享喜悦,可是,他却走了。
原来学完礼仪后,费尔森就启程回了瑞典,徒留玛丽一人享受这份“自由”。
但她想错了,对王后来讲,自由买不起的奢侈品。
自她成为王后之后,就被束缚得更紧了。
法国王宫遵循路易十四留下来的规矩,对什么都严苛。
如今,她吃饭会被一屋子人盯着,睡觉也会被一屋仆人盯着,就连漱口、洗脸,换衣服,也要经过一层层程序,脱光衣服被全屋贵妇人凝视着。
图片来源:法国版《绝代艳后》
玛丽感到了窒息。
而路易十六像没事人一样,依旧做他的事,丝毫没有察觉到玛丽的厌恶情绪。
终于,她忍不住了,在一个傍晚,换装跑了出去。
她离开凡尔赛,赶往法国最繁华的城市,又戴上面具,在一场场歌剧院舞会游离,或去赌场豪赌。
当然,那些人是认识她的,也知道她是王后,但没有一个人戳破。
渐渐地,玛丽迷上了赌牌,经常偷跑出去与牌友玩耍,为此输了很多钱,但她不在乎。自小养尊处优的孩子,又怎懂得金钱的分量。
不过没等她享乐多久,这事就被告发了。大臣纷纷指责她,没有一点王后的样子,有失皇家颜面。
路易十六还是无所谓的样子,出于心理上的愧疚,他没有指责玛丽,反而送给她一座农园。
正是凡尔赛宫内的小特里阿农农园,它是上个王朝为蓬帕杜夫人建造的。
玛丽收到礼物,很是兴奋。
因为有了这座农园,她就不用忍受王宫的约束,也不用天天受教导。
玛丽动用巨资,将农园重修了一遍。前前后后共花费近76万6千法郎。
在当时,这是巨款。
装修完毕,她立即搬去小特里阿农农园,又请来好友作客。
在这里,玛丽完全放飞自我,终日跳舞、打牌、喝酒、看舞台剧……凡是以往不能做的,都会疯狂去做。
玩够了,她觉得没新意,又开始猎奇奇珍异宝,将绫罗绸缎全收进农园。
这事传到宫外,令百姓倍感心酸。
因常年战火,法国的社会状况并不富裕,玛丽王后这一做法,明显引起众怒。
王宫内也有了异样的声音,他们煽风点火:王后是同性恋。
有人看见玛丽经常与波利纳夫人在一起,时常形影不离。
玛丽对外称说这是自己的闺蜜。
为了奖赏闺蜜,她利用王后职权,每年送给波利尼亚克夫人50万多法郎。
这令百姓更气愤了。
坊间传玛丽王后不仅奢侈,还滥用职权。
但身处农园的她又怎会听见呢?玛丽依然如此,路易十六也不管,他完全尊重这位王后,从不打扰她的生活。
这段时期,是玛丽进宫以来,活得最开心的一段日子。
因为此时,费尔森回来了,他又来了法国。玛丽邀他来农园居住,费尔森也真的来了。
两人不顾外人眼光,经常一起相拥跳舞。
费尔森对这个王后慢慢有了异样的情感,他在写给父亲的信里说道写信:“她是那么可爱。”
女人的直觉异样精准。玛丽看穿了他的变化,想要进一步发展。
但费尔森不愿。
他清楚知道,眼前这个女人是谁,如果走错一步,会引发怎样的后果。
没多久,他就去了美国,再次不告而别。
离别前夕,有人问他:“你怎么会将她弃之不顾?”费尔森语气低沉:“只有这样才能无牵无挂。”
没了费尔森的玛丽,再次回归王后身份。
或许是因情绪得到释放,她与路易十六的感情好了许多。
而路易十六经过多年治疗,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1778年,他们如愿迎来公主玛丽·特蕾莎。没几年,又生下王子路易·约瑟夫与路易十七。
有了孩子,玛丽稍微收敛了些,不再终日沉迷舞会。
但,就在路易十七出生不久,命运再次送上大礼。
她用一个决定将自己推进了万劫不复之地。
当时,罗昂红衣主教在法国的势力愈来愈大,玛丽很不喜欢这位主教,因为女王先前告诉她,到了法国,要想尽一切办法远离这个主教。
红衣主教气愤至极,但为了利益,又必须与玛丽搞好关系。
他一直在等机会,等与玛丽修复关系的机会。
等了许久,也打探了很久,有位自称是玛丽表姐,名为让娜·德·瓦罗尔的女人找上门,她向红衣主教承诺,自己可以帮这个忙,但需要合作。
红衣主教一听,急切答应。
让娜·德·瓦罗尔告诉他:“最近王后非常想要一串项链,有了这个项链,就可以缓和与王后的关系,但是,这个项链在一贵族商人手中,需要有人作担保才能得到。”
红衣主教听从她的建议,找到这串项链,当了担保人,并将项链交给她。
自那以后,他一直期待王后的召见。
可,他等了很久,都没有什么动静。
项链商人也等了很久,一直没人来付酬金。他去找玛丽,玛丽不知所云,声称这是荒谬。
项链商人又跑去找国王,国王一查,发现这是一场阴谋,随即将始作俑者红衣主教,关进了巴士底狱。
王后下旨要处死红衣主教。
民众们不乐意了,由于王后先前的浪荡行为,他们开始纷纷指责王后在撒谎。
最终调查发现,是让娜·德·瓦罗尔搞的鬼,她从红衣主教手上骗走项链,又拿去英国卖了。
让娜·德·瓦罗尔当即被判鞭刑,而罗昂红衣主教,在民众的呼喊中无罪释放。
这下,王后的处境更尴尬了。
即便她什么也没做,但舆论就是针对她,报社纷纷撰写檄文抨击玛丽。
法国人民一致认为,是王后又滥用权力,诬赖好人。大家开始对法国制度产生了质疑。
敌对势力开始增长,玛丽的王后之位岌岌可危,也是这件事,令法国制度直接滑铁卢。
此时法国大革命正蠢蠢欲动,革命者纷纷起义,难民成灾。成群的饥民跑到凡尔赛宫,请求国王施舍。
下官把这事告诉玛丽:“人民已经没有面包吃了。”玛丽说:“如果人民没有面包吃,就让他们吃蛋糕吧。”
就因这句话,她成了后世人的笑柄。至于话语的真假,已无证可查。
唯一可以确认的是,随着难民增加,宫内状况越来越糟。
人民纷纷嚷嚷要推翻路易十六的统治。
这时的玛丽,像是清醒般,劝诫路易十六不要投降,誓死抵抗,并积极参与平反战略。
可惜,迟了。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起义者冲进王宫,将国王一家关押起来。
费尔森听闻王后的遭遇,通过关系,见到了监狱中的玛丽。
他眼含热泪,拉着她的手,忍了很久才憋出一句:“离开法国吧。”玛丽看了看身旁的孩子,摇头。那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没过多久,起义者将路易十六与玛丽送上了断头台。
处决那天,协和广场挤满了人,判决台下的人们一直在喊:“杀了她!杀了她……”
玛丽一步步走上刑场,上台阶时,她突然绊了一下,低头一看,踩到了刽子手的脚,站起来那刻,玛丽礼貌说道:“对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
即使下一刻是死亡,她也不曾放下尊严与骄傲。
只作为王后的尊严与骄傲。
那一年,玛丽38岁。
在一片指责声中,她被断了头。
我不知道在她被砍头时,费尔森是否在人群里。
但据史料记载,自玛丽离世那天起,费尔森就变了,从温和绅士变成了残酷贵公子。
说话不再温软细语,看见女人也不再展露笑容。
后来,他去了很多国家,有过许多女人,但就是不肯安定下来。
18年后,有人在斯德哥尔摩政厅楼前发现了一具尸体,经过查证,就是费尔森。
亲友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这样一句话:“为什么那一天,我没有为她而死,我永远无法忘记我失去了什么,我的遗憾和我的生命同样长久。”
与玛丽有关的最后一个男人,也走了。
或许在另一个地方,他们能再相遇吧。
对于“断头王后”玛丽,即便过了几百年,人们一直众说纷纭。
抨击者说:就是因为她骄奢淫乱,不务正业,才导致法国一步步走向没落。
支持者说:她只是个被宠坏的小公主,不懂人间疾苦,被断头,太过残酷。
更有历史专家评论:“她只是法国历史转折的一个‘祭品’。”
但我更认同茨威格的话:
她是所有漫不经心的人里最漫不经心的;
她是所有奢侈浪费的人里最奢侈浪费的;
她是所有风流轻浮的人里最风流轻浮的。
再没有人能比她更好地表现18世纪的社会风情。
她是18世纪的象征,也是18世纪的终结。
相关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