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3日 来源:德国之声
为了叫停"鸡娃"现象,2021年7月,中国官方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但家长们对孩子未来能否成才的焦虑并没有因为这一通知而得到缓解,而许多已经移民国外的中国家长,亦在世界各地发扬着"鸡娃"的光荣传统。
"来了美国之后,孩子的负担更重了,"约十年前,通过投资移民来到加州尔湾新港滩(Newport Beach)的张先生说道。在国内时,张先生为两个孩子请了好几位毕业于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家教,辅导他们奥数、写作、英语口语等。即便是在尖子班里,孩子的成绩依然数一数二。但是来到美国之后,一方面学业不能落下,要在SAT中取得好成绩,在高中修读大学难度的AP课程,另一方面还要学习艺术和体育方面的特长,参与学生组织展现领导力,参与各种志愿者活动和义工活动来丰富简历。移民之后,张先生和他的妻子都成了全职家长,每天放学时间一到,两个人各自开车,接了孩子之后去参加不同的课外活动,各自都深夜才能到家。
为上名校练跳水
因为运动员在北美学校里非常受欢迎,体育比赛上的成绩也常常可以帮助学生申请到更好的大学或者奖学金,张先生为儿子请到退役的中国国家队选手教游泳,据他说,这种"鸡娃"方式这华人圈子里很常见。他说:"我身边的每个孩子都有在练习体育,有人请曾经带过中国女排的功勋教练教排球,有人则侧重跳水,乒乓球等华裔更擅长的冷门项目,还将孩子送到中国去和水平更高的选手与教练一起训练。"
每到寒暑假前,他和华人家长都会打听对申请大学更有帮助的游学项目。他的大儿子喜欢文史类学科,他因此让大儿子参加去非洲游学考察,并且在当地的难民营里做志愿者的活动,考察时,他的大儿子在非洲当地的大学里听与非洲殖民史有关的课程,最后还顺利请到该课程的教授替他写申请大学的推荐信。他的小儿子年纪还小,但也会参与一家动物保护机构的的义卖活动,每到周日都挨家挨户收集闲置用品,清洁之后当做二手商品售出,为救助流浪猫狗筹集资金。
张先生还对各种学科竞赛如数家珍,各项理科类的奥赛、记忆力比赛、文科类的美国学术艺术和写作奖(Scholostic Art & Writing Awards)亦是他和许多华人家长培养孩子的方向。
在纽约的,自己也毕业于常青藤大学的瑞贝卡也说,美国的学校里看似推崇"素质教育""快乐教育",但是压力并不比中国更小。她说:"虽然学校里没有排名,但每个月都有正式的考试,每周则有quiz小考,课堂上会有辩论、演说、分组讨论、即兴演讲、随堂测验等,每个班级的人数都不多,学生之间对谁考试成绩更好,谁演讲能力更好这些,都是心里有数的。"
美国“常青藤名校”之一的耶鲁大学
她的儿子艾文很小的时候就移民美国,但是她一直坚持让他学习中文,书面和口语都要流利,因为她觉得随着中国的崛起,中英双语人才在未来会很吃得开。而为了让儿子更好地融入纽约的上流社会,她让儿子学习网球、高尔夫球、马术这些她认为更加"尊贵"的运动。
专家谈中国教育改革: 减少考试减不了竞争压力
她鼓励儿子培养领导才能,并且利用自己在艺术方面的专长,帮助孩子在学校里创立了与艺术品鉴赏有关的俱乐部,孩子担任俱乐部会长,她则替孩子请嘉宾来参与娱乐部组织的活动。周末时,孩子除了要参加提高SAT成绩的辅导班,还要实习和做志愿者。她坦诚,自己读书的时候并没有这么累,但是当轮到自己儿子的时候,她总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最后耽误了孩子的未来,所以将一切能找到的资源和人脉都花在了孩子的教育上。
"他私下会抱怨我是'直升机家长',但我想,这总比他一辈子一事无成好。"
孩子的"反抗"
华人家长们的"鸡娃"也会遇到来自孩子那里的阻力。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对父母要服从,讲究的是"打是亲骂是爱"。但美国文化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被尊重的权利,西方亲子关系更趋向于平等,彼此倾听和互相尊重。在旧金山的金女士刚移民来美国的时候吃了很多苦,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餐厅里端盘子做服务员。她把省下来的钱拿去给孩子上辅导班,学特长,最大的梦想就是孩子可以读到律师、金融、医生这些在她眼里非常体面的专业,实现社会阶层的提升。她的孩子在她的管教下,一路成绩都非常好。但是申请到金融专业的孩子最后还是遵从了自己从小到大的爱好,去餐厅里做厨房里的帮佣,还说要念厨艺学校。
金女士念叨了很久,但也拿孩子没办法。
中国教育部宣布压减考试次数、不排名
在波士顿的蕾蕾则说,自己将来会尊重女儿的喜好,让她选择人生的道路。她的女儿现在在学习钢琴,为了锻炼身体也在学习网球,但她并不准备让孩子往专业的方向发展,"也没有到要去参加比赛的程度"。她表示:"做厨师,如果她能养活自己,也觉得开心,就做吧。但还是希望她先读一个相关的大学,因为大学教育能让人在一个相对温和的环境下,学习和各种人深度相处,打开视野,以及保持一点敬畏心。"她坦诚,对自己女儿,并不像许多华人家长那样,一心希望她上常青藤大学,她觉得"这些名校里的孩子,家里大多本身都有或学术,或政商的背景,进去以后压力也会很大"。她不觉得自己如果强求孩子去了藤校,孩子就会快乐。
父母总是希望自己家的小孩成才,不要耽误孩子可能具有的天分。但如何减轻孩子和家长的负担,让整个社会不再焦虑,在美国的华人家长也仍然在探索之中。
相关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