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2日 来源:世界新闻网
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流传的择偶条件:月入人民币1万(约1572美元)如讨饭。据中国社交网站热议,“在中国,每月可支配收入人民币1万已经超过99%的人”,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上海第一财经旗下的数据研究媒体DT财经报导,尽管网络平台上,关于月收入人民币一万在中国稀松平常的讨论不绝于耳,但事实是,确实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月入人民币过万。
报导指,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一直在追踪中国收入分配情况,分别在1988年、1995年、2002年、2007年、2013年和2018年进行了六次入户调查,沉淀为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
CHIP的最近一次调查时间为2018年,研究院官网并未公布相关数据,但该院研究人员在财新发布的一篇文章透露了部分数据结果,分层抽取了7万个样本的数据显示:人均可支配月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等之外可用于实际使用的可支配收入)在 人民币10,000元以上的家庭占比仅为0.61%,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在人民币5,000-10,000元区间的是4.52%;而大部分中国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在人民币500-1,500元这个区间,占比约40.71%。
报导进一步分析,有质疑统计样本中包含了家庭中的无收入人群,比如无退休金的老人、失业者、正在读书的孩子等,因而数据偏低,只看打工人的话,遍地是高薪。
但是当把人群缩小聚焦于已经毕业的本科生,能达到月入人民币1万的仍然是少数群体。若涉及到更具体的就业人群划分,能找到的统计数据多是含税收入,如果考虑到手,还会更低。
DT财经调查还发现,近7成应届毕业生税前月入在人民币6,000元以下。据麦可思《中国2020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的数据显示,月收入(税前,包含工资、奖金、津贴等在内)在 人民币1万元以上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仅占该群体总人数的4.3%,同时,有68.1%大学毕业生月收入在人民币6,000元以下。
研究还指,即便是在工作三年后,也有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的月收入没有达到 人民币1万元。数据显示,毕业三年后,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为人民币8,279元。
也就是说,仅管互联网上似乎到处都是年薪百万人民币的人,但在中国,月入人民币1万,仍旧是一道卡住了绝大部分人的门槛。
相关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