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1日 李冰
爱上咖啡
咖啡,而且速溶,说实话,很长时间我对这种都市里最流行的时尚符号没什么好感。但它却并不因为我的忽视而消失,仍然执着地以各种形态冲击着我的视觉,挑战着我的审美观念,甚至,一种日趋大众化的软件技术也以它的形象做为标识——JAVA,就是那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几乎每天频繁地出现在我的电脑荧屏、手机屏幕上。于是,潜移默化,不由得不去关注咖啡,体会那种“速溶”。
但是说起来好笑,我真正喜欢上咖啡,却是从加拿大TIM HORTON那一杯香气撩人的卡布其诺开始的。那一年夏天我初到加拿大,一双眼睛对什么都很好奇,恨不得一个下午就让自己变成半个本地人,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各种各样陌生而新鲜的市景风情扑面而来,或动或静,或声或影,乱花渐欲迷人眼,让人应接不暇,一种无所适从的茫然让我顿生“老外”的感觉。
没想到,咖啡,在这个时候成了我接触当地人生活的第一个媒介。
我发现,无论早晨、中午、还是晚上,无论在街头、公园、还是商场里,经常看到那些男男女女,手中端着一个样式古朴而又不失雅致的带盖的纸杯,不管是步履匆匆穿行街市,还是三二友人浅声低语,亦或是摊开一份报纸,独享宁静。后来,我知道那个到处可见的纸杯和里面盛的就是加拿大最知名也最受欢迎的大众咖啡品牌TIM HORTON。
TIM HORTON咖啡店,是加拿大人气最旺的咖啡连锁店,其分布之广,人气之高远超麦当劳、肯德基等美式快餐店。绝大多数的TIM HORTON店面都不大,一般只有十几个位子,布置得也十分简洁,就如同加拿大人的生活一样,处处透着自然、简约的风格。
店里英文标识上清楚地标明各种咖啡的名称和价格,品种并不多,无非是普通咖啡、英式咖啡、法式咖啡,还有卡布其诺咖啡,而后者亦分英式和法式,这也许就象加拿大官方语言分为英法两种、各种产品说明书亦规定必须以两种语言印制,连咖啡也分成了英式和法式(偏偏没有据说在国内最风行的意式和美式),唯一的一个新品种也就是冰卡布其诺——卡布其诺加冰而已。比起国内咖啡店里的花式,这里简直就是咖啡的原始部落。相形之下,玻璃橱柜里摆满的各式西点,品种和花式却要比单调的咖啡丰富得多,包括北美人喜欢的DONUTS、COOKIE和小松饼。
我要了一杯ENGLAND卡布其诺,选了一处宁静的临窗的角落坐好,一边品尝着这一杯加拿大的英式卡布其诺,一边观察着进进出出的各色“啡人”,脑海里还一边搜索着有关卡布其诺的浪漫故事,甚至开始期盼在这一间咖啡厅里也能发生点什么。
但是很快我就意识到,我错了。这里是北美大陆的加拿大,还仅仅是安大略的一座小城,而不是号称北美“小巴黎”的蒙特利尔。在这里,要想找到法兰西浪漫的咖啡故事和咖啡情节,你是要百分百失望的。左岸的故事只发生在巴黎,别处复制得再好也是赝品,何况北美人与生俱来粗犷纯朴,对于属于巴黎的浪漫也不屑于复制。咖啡是欧陆巴黎浪漫的因子,同样也是北美加拿大人纯朴的成份。
对咖啡没有太多了解的我,却从纯朴的加拿大TIM HORTON 开始喜欢上了咖啡,确切地说是喜欢上了卡布其诺。因为我实在无法享受普通咖啡那种“魔鬼”般的苦涩,所以我庆幸还有卡布其诺这种香醇的口味,也因此使我明白为什么那么多文学作品中把咖啡作为题材、作为背景、作为道具,或者一种情境。苦咖啡总是让人感受到一丝或浓或淡的忧郁,而卡布其诺却洋溢着浪漫与温馨,让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
咖啡无语,甘苦自知。不管怎样,我很高兴自己,爱上了咖啡。
爱上咖啡店
爱上咖啡,并不一定喜欢咖啡店。而我则是刚爱上咖啡,就又爱上咖啡店。但并不是爱泡咖啡店,而是突然从心底涌起一种渴望,如果我拥有一间咖啡店……
如果我拥有一间咖啡店,那将是一间透着古朴的欧洲小镇风情,又不失典雅浪漫氛围的小店。式样简朴的吊灯在深秋的夜晚发出轻柔温暖的灯光,让店里的每一位“啡人”读懂别人、看清自己。坐在落地木格窗前,看灯光映在窗玻璃上自己的影子,仿佛在风起的夜里读一本心情故事。看街上的行人匆匆走过,和那忽远忽近、忽明忽暗的车灯,更好象童话里的星空,那样幽远,那样迷人。室内人声低语,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咖啡香,让人沉迷于一种似是而非的心境,久久不愿离去。
我喜欢这种气氛,我突然发现在我早就曾有的商业计划里,怎么就独独把咖啡这样一个重要的因素忽略?而今,咖啡的加入,使一切变得那样完美而更具诱惑了。
开一间咖啡店吧,我对自己说,给人们提供一处停放心情的空间,让人们的心情在咖啡的氤氲里凝结、消散、升华。
开一间咖啡店吧,让自己多年的心愿得到满足、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一处避风的港湾。
于是,开一间咖啡店就成了我目前最大的心愿。谁让我就这样突然地爱上了咖啡店?
相关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