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1
电视剧《亮剑》根据都梁同名小说改编,讲述的是我军优秀将领李云龙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从他任八路军某独立团团长率部在晋西北英勇抗击日寇开始,直到他1955年受衔为止。
作为一部战争史诗和传奇色彩融会贯通的军事题材作品,《亮剑》中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铁血丹心与人世常情、斗智与斗勇、友情与爱情交相辉映。李幼斌、何政军、张光北在剧中分别塑造了李云龙、赵刚、楚云飞3个军旅硬汉形象。此外,“海岩女郎”童蕾、孙俪、于娜的集体加盟,让这部阳刚气十足的男人戏同时萦绕着缕缕柔情。
男一号李云龙的扮演者李幼斌在谈到《亮剑》时,眼睛里满是晶亮的神采:“这部戏特别震撼我的内心,当时看了剧本就很有冲动感,想去演好这个戏。”在该剧中饰演政委赵刚的何政军表示:“虽然我没当过兵,但我是军人的后代。放弃比较轻松舒服的现代剧,拍这部环境条件非常艰苦的戏,我觉得是很值得的。如果说这是部硬汉戏,我觉得《亮剑》是我目前所看到的最典型的一部。”
对于有业内人士说《亮剑》是《历史的天空》和《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翻版,导演张前作出了如下解释,首先,《亮剑》是宏观的,不局限于一位军人、一个军队的个体命运,它覆盖的是整个华北战场;其次,《亮剑》描写的虽然是军人,但更多的是写男人的故事,通过实实在在的战争体现出男人的精神,可以说《亮剑》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感、史诗感的人物传记片。
亮剑的主要剧情是:八路军团长李云龙以独特的战术指挥,消灭了骄横的日军山崎大队。李云龙会同国民党军358团团长楚云飞联手在抗日的战场上作战,两人因此名声大噪,并成了朋友。几年以后,李、楚二人在淮海战场上相遇,面临生死一搏……
电视剧亮剑评析:
《亮剑》开播的时候,很多人都说,这是中国的《兄弟连》。这个说法的由来,指的应该是剧中1941年主人公李云龙带领的独立团和日军在野狼峪下一场冷兵器的肉搏战。那一场战争在原作中的字数只用了1000字。对于战争的惨烈,也只用了一句话来描写:“田野里横七竖八地躺满了血淋淋的尸体,像个露天屠宰场。300多个关东军士兵的尸体和300多个八路军士兵的尸体都保持着生前搏斗的姿势。”在电视剧中,这一段是拍得最好的一段。在往常的战争电视剧中,拍摄方法通常如下:在硝烟弥漫、尘土飞扬的战场,敌我双方势力悬殊,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每位士兵将生死置之度外,冲锋号角响起,集体举起刺刀冲出战壕———慢镜头、大特写,英雄缓缓倒下,音乐响起。
在《亮剑》中,导演只用了一个长镜头冷静地对准了这肉搏时刻,前排的倒下来,后排填充上去。如果说这部电视剧是中国版的《兄弟连》的话,也只有这一段具有了《兄弟连》的冷静与残酷。
其实,无论从立意还是叙述手法《亮剑》与《兄弟连》并无共同之处。《兄弟连》讲述了一个整体,所有对战争的残酷展示都是为了说明战争对人的摧残和改变,是反战。而《亮剑》是在塑造英雄,讲的是战场上的侠义传奇。小说作者都梁借主人公李云龙之口点出了题目的含义:“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假定这个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你明知不敌该怎么办?是转身逃走还是求饶?
当然不能退缩,要不你凭什么当剑客?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从这句话中,很容易看出都梁对人物,尤其是对英雄的评价标准其实是相当传统的:血性、讲义气、豪爽。所以,作品中安排了大量的情节来表现李云龙的草莽性格:讲粗话、向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有一段情节最具典型性:独立团收编了一群土匪,李云龙的好友和尚去收编这群土匪,却在路上被他们误杀了。李云龙一怒之下扫平了土匪的老窝,杀了土匪的头领,因此背处分也在所不惜。这是典型的话本小说里对英雄的描写方式。
据说,《亮剑》的作者都梁之前从来没有写过小说,写成《亮剑》之后,他把小说投往数家出版社均被拒绝。这桩逸事当然可以被看做又一个典型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例子,但是从一家普通出版社的角度,做出拒绝的决定有情可原。因为,如果你一口气看过《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等等近年流行的军旅作品,你就会发现,李云龙与石光荣、姜大牙等人的形象太相似了:同样是没有文化,同样草莽出身,同样娶了“小资情调”的革命女青年,同样因此而引起了家庭矛盾,在“文革”中遇到了同样的遭遇。或许这的确是当时一批将领的共同经历,但作为文艺作品,独特性才是生命力所在。
值得读者欣慰的是,在《亮剑》小说的结尾,都梁给出了一个和其他不一样的惨烈结尾:在“文革”中,血性的李云龙被打成反革命后拒绝了老战友为他安排的逃生途径,却把造反派的首领请到家中,当着他的面用手枪自杀。
平民英雄李云龙
看《亮剑》,首先是被它独特的影调吸引。然后便是被那个永远歪戴军帽、嘴上挂着狡黠微笑的李云龙征服。
李云龙是英雄,出身贫寒的平民英雄,所以他的所作所为容易引起观众共鸣。他身为八 路军将领,却草莽之气未除。说话做事略带匪气,打仗从不按理出牌。他勇猛、有血性、嫉恶如仇,他满足了人们对英雄的想象和盼望。
李云龙又不仅仅是一介武夫。他表面上粗鲁,实际上不乏理智,他是明理的、富于正义感的。他虽然没有文化,可他身上有一种质朴的、农民式的智慧。他用这种智慧在战场上声东击西、以少胜多;在军营中鼓舞士气、统率千军万马;有时还用这种智慧在上司面前装傻充愣。
这样一来,李云龙的形象便不再单一,而是丰满并且有层次的。
为了突显李云龙的个性,编剧为他设置了一个朋友,一个对手。
朋友是赵刚。他和李云龙,一文一武、一静一动,性格完全相反,却志同道合,做了几十年的好兄弟。他们的冲突是性格上的冲突,他们的矛盾也是小小不然的矛盾。打了一辈子,每打一次感情却更深一层。
对手是楚云飞。他和李云龙棋逢对手、惺惺相惜。政见不同却有着心灵的默契。
在与赵刚的情谊中,与楚云飞的较量中,李云龙的形象被更明晰地映衬出来,故事也因此感情饱满并精彩好看。
全剧以展现李云龙的命运为主,但并不单凭一个李云龙打动观众。给我感动和震撼的居然全是那些无名英雄。骑兵连的奋勇杀敌、王喜奎的宁死不屈、小分队的自我牺牲几度让我落泪。这是《亮剑》的魅力,它的魅力在于壮烈,在于军人的胆识和骨气,在于充盈其中的英雄气,也就是剧中所说的“亮剑”精神。这精神通过小人物的事迹展现出来已经足够,剧中人反复用台词阐释反觉苍白累赘。
既然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一个虚构的故事,就应该将重大历 史事件、历史人物淡化为背景,少用史笔,少用资料片。个人感觉,“彭德怀”形象的频频出现略显不当。正面描写左权的牺牲以及郑重其事用字幕叙述历史也十分突兀。因为该剧只是历史中一个虚化的片断和侧面,电视剧已经把那一段历史变成了李云龙性格和命运的容器,那就让历史彻彻底底地作为背景吧。
《亮剑》几乎每一集都有一个兴奋点或者催泪点。而遗憾在于,有些情节的设置没有意义,不能为故事发展、人物塑造服务,材料缺乏取舍;而且情节转换没有征兆,由炮火连天突然转为儿女情长,过渡得不够自然流畅。对李云龙个人经历的截取也有可商榷之处。建国后的部分若舍弃便全部舍弃,只表现战场上的英雄李云龙。何必让英雄陷入三角恋,何必让我们看到一个受伤的英雄、一个尚未在和平年代找到用武之地的英雄。
爱情戏不是不可写,而是应该让它溶入情节之中,为演绎主题服务,显然本剧并未做到。至于婚姻中武行出身的丈夫和追求浪漫的妻子的冲突,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已得到充分的展现,本剧自应避其锋芒。况且石光荣式的人物,有一个便够了。
至于表演,李幼斌对人物的把握十分准确,粗中有细,有一点狡猾,还有一点不怒自威。然而李云龙这个人物和李幼斌以往的表演路数大相径庭,他的表演在深沉时自能跌宕出层次,高昂时反而缺乏变化,都成了一个调调。这个人物的急躁使他在个别地方的表演也因急躁而乱了节奏。他合格地完成了这个角色,只是有些时候尚不如“丁伟”和“孔捷”来得自然。
何政军则是矜持的表演遭遇矜持的角色。赵刚这个人物不只是李云龙的配衬,单独来看也可自成一体。他身上那种知识分子的隐忍和一身正气与何政军的荧幕形象和气质恰好吻合。何政军虽不能算作顶尖级的男演员,但多年的摸爬滚打中练就的表演功力足以应对这个角色。
相关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