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字新闻 中文资讯 少儿天地 天天影视 大多伦多每周Flyer 热点追踪 天世专题 综艺百汇 广播-长篇连播 广播-话题漫谈

从老北京到北美 闲话过节送礼的变迁

2006-12-27 冷爷作坊

逢年过节, 总免不了要礼尚往来一番。 这个礼嘛,有的是于情于理真心想送的,有的是碍于面子不得不送的, 也有的是有一搭没一搭可送可不送的。

这送礼的深度和广度, 也是因人而异, 与时俱进。

想起了早年间北京老百姓的送礼习俗。 最常见的礼物是送个点心匣子。 窝头吃多了,点心最能解馋。 那是一种比鞋盒窄点儿的纸盒。让售货员把各样点心装满了, 上面铺块儿红纸, 用纸绳在周圈儿扎成十字。 当年最便宜的点心, 好像叫什么"状元红"。 圆圆的,褐色,皮儿厚,上面印个红圈儿。 没个好牙口就要费点儿劲了。 咬开了, 里面就是一陀搀了面的红糖。

若是去好喝俩口的人家儿, 最好拎俩瓶“二锅头”。 用纸绳儿把两个瓶子绑一块儿, 在瓶口和瓶底各扎一圈儿, 再在俩瓶中间捆上一道, 整得有点儿像个G String , 为的是好看好拿。

那年头儿,一手一样拎著这两大件儿, 走亲访友就有了几分底气。

现如今, 老百姓有点儿钱了,即便不去贪官府上, 到普通朋友家串个门儿, 一匣子点心, 俩块布料儿,也怕是拿不出手了。

来到美国后, 发现洋人送礼的劲头儿也挺邪乎。 这主要体现在送礼的广度上。 圣诞前夕,亲戚朋友老板秘书老师同学邻居同事之间, 各种包著彩纸的包包盒盒交来换去, 煞是热闹。 人在江湖,入乡随俗,来而无往非礼也。 所以每逢年关,咱家也得去凑热闹逛贸。

好不容易送出去一批, 又收回来一把。 鸡肋众多, 礼满为患。 于是节日一过, 各商家的退货柜台前又排起了长龙。

您若是个会过日子的,有时也会将收来的礼物转手。 一是为了省钱,二是图个方便。要送礼了,现买来不及,或者觉着肉疼,心有不甘,正好手头儿上有件别人送的,看看挺合适, 于是就顺水推舟, 借花献佛了。这事儿谁没干过? 只要别人不知道, 咱们就不用脸红。 比如我, 前天早上,忽然想起邮差的那份儿还没着落,就在收来的贡品里头找了件价钱和尺寸差不多的,另写一张贺卡, 一块儿塞邮箱里了。

其实,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 接力棒式的送礼,是最佳行为模式。 一份儿薄礼, 若数度易手, 必惠贻于数家。 物尽其用, 减少浪费。一户破费聊解多家烦忧,何乐而不为也。

不过, 能当作接力棒的礼物, 最好不要是易腐食品。 否则终点站上的那位吃坏了肚子,就不美了。 至于" 萝卜回来了"的故事能否上演? 嘿嘿,就看这“萝卜”的造化了。

合作网站:多伦多在线
友情链接: 加国无忧   加中网   美国网络电视   约克论坛   友路   北美在线   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