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字新闻 中文资讯 少儿天地 天天影视 大多伦多每周Flyer 热点追踪 天世专题 综艺百汇 广播-长篇连播 广播-话题漫谈

中国电影女明星们处境缘何尴尬?

2007年02月21日 来源:新华网

电影明星在当代中国的公共话语空间里受到空前的关注,同时也伴随着空前剧烈的消极评价,尤其是女明星在公共话语空间里受到前所未有的、并且多是毁誉参半的关注,除了演艺层面,明星的私生活往往也成为公共话语空间的关注和评论对象。中国电影明星处境缘何尴尬?这并非一两句话可以讲清楚的,可以肯定的是,对明星的争论集中呈现了当代中国具有多重文化特性,涉及社会、政治、国家、民族以及全球化等多重命题。

名气与骂声逐浪高

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处在娱乐风口浪尖的章子怡。当今,在国内外颇具知名度的女演员之一章子怡虽然拍了不少票房大卖、知名度奇高的电影,但是却遭遇了难以计数的口诛笔伐。功利、绯闻、不爱国、背叛等词汇与章子怡发生联系的时候,那个在银幕上闪闪发光的美女在现实舆论环境中实在是尴尬不已。

曾被美国《纽约时报》杂志刊出好莱坞6大当红女星中,章子怡和另外5个像大嘴美人朱丽亚罗伯茨这样的好莱坞一姐级别的女性平起平坐了一把。据说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华人,大部分多有感受,在好莱坞,章子怡不仅知名度高,甚至比很多美国土生土长的好莱坞一二线女星还要受宠受关注。

可是在国内,无数的媒体、娱乐记者和网络上文化评论的“博主”,都以攻击、挖苦甚至谩骂章子怡为乐。她上一回奥斯卡颁奖典礼只说两句话,就被人整整挖苦三个月;她接拍一个日本艺妓的角色,就被扯进了汉奸的行列;她拍《夜宴》用裸替,也成为滔天大罪,仿佛成了电影艺术的对立面、当作艺德的反面教材……

有趣的是,巩俐当初出道的时候,所遭受的诟病一点也不比章子怡少。与之相关的还有电视剧明星、节目主持人、歌星以及“超级女声”之类的造星节目制造的明星,往往陷入同类问题之中。

从性别而言,女星更易引发公众的争论。这其中有一个重要文化现象是:在当代社会,“身体”不仅成为大众文化关注和表现的主要对象,也成为大众本身关注的焦点。各种名目的选美比赛,化妆品、保健品广告的泛滥,一定程度上成为这种文化的注解。一些电影明星,首先被观众认知的,是其身体在银幕上的视觉呈现,然后才是其背后所蕴涵的文化价值或者梦想寄托。当“身体”与绯闻、隐私等结合在一起,电影明星们很难得到赞誉。

就社会因素而言,在当今都市消费文化语境中,电影明星身上不但纠结着诸种关系的复杂运作,事实上电影明星本身也成为大众的消费对象。明星是由作品、媒体、观众共同造就的,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意味的是,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中存在一个矛盾现象:电影明星的制造并非都是在积极的、良性的力量驱动下来完成的,相反,诸多消极的、负面的信息常常可以引发观众的关注度。明星尚无法真正引导文化消费,但却在批判声中成为文化消费的对象。章子怡成为其中最为突出的个案。在中国电影史上似乎很难形成如此对立的矛盾:她在国际影坛地位越高,在国内遭遇到的攻击就越犀利。

从刘晓庆,到巩俐,到章子怡,这三位堪称20世纪80年代以来标志性的中国电影明星,似乎从出道开始就伴随着巨大的争议,而争议焦点也越来越偏离表演和演技本身,更多落点在“社会表演”,而非“电影表演”中。时至今日,这种争议愈发显示现出矛盾性,围绕章子怡的种种争议几乎与电影无关。

 而政治、国家、民族无不影响着明星的毁誉。在对章子怡的读解中,关于《艺伎回忆录》的风波极为典型。据说,《艺伎回忆录》在日本和中国引起了完全不同的反应。从中不仅可以看出文化的差异性,也说明由于立场不同而造成的对于同一事件反应的差异。网络对这一事件的过激反应,常常模糊了“电影表演”与“社会表演”的界限,于是,在《艺伎回忆录》里出任角色的“国际影星”章子怡就被简单地置换成了“中国女人”,而那位日本演员则被简化(或扩展化)为“日本男人”。于是,一段特殊的民族历史和一种纠结不开的民族情结将章子怡推到了“汉奸”般的反面角色中。

 全球化语境下传统与现代理念的博弈

一些外国人不能理解地是,为什么在国际影坛为中国人争光的章子怡得不到中国人的赞美?在意大利,当年的索菲亚罗兰和现在的莫尼卡·贝鲁奇,都是被意大利人当作国宝和骄傲来宠来爱的。当年索非亚罗兰还横刀夺爱抢别人的老公,可是意大利人还是理解和接受她,为什么?因为她在好莱坞打拼,在荧幕上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为意大利争光,甚至让全世界多少人因为她而了解意大利、认识并爱上意大利。
比如,明星制的引入要求电影明星不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向上,可是在相当数量的中国观众看来却把章子怡的奋斗看成是“过于功利”,而中国人向来对投身功利的人多有反感,尤其是功利的女人,是绝对不讨人欢心的。

作为国际影星,在任何国家的任何影片里出任角色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由于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而导致中国民众内心的民族情感无法接受章子怡扮演日本艺妓,攻击谩骂在所难免。

五千年文明古国,中国人传统倾向不喜欢有“个性”的人,而没有个性的人又似乎难成电影明星。

张颐武将《新闻周刊》封面章子怡的眼睛读解为“欲望之眼”和“梦想之眼”。章子怡与张艺谋、李安、成龙等的频繁合作为其迅捷地打开了通向“国际影坛”的大门,或许一路红上去太快了。记者采访很多影迷,问他们为什么不喜欢章子怡,得到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她动机太纯粹了;就是不喜欢,可能演技不好吧;没什么好的作品,有名无实;感觉章子怡跟坐火箭似的,运气太好了,估计中国近50年出不来这样的;章子怡太实际了;绯闻太多……

合作网站:多伦多在线
友情链接: 加国无忧   加中网   美国网络电视   约克论坛   友路   北美在线   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