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2 来源:37℃医学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防治骨质疏松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已跃居各种常见病的第七位,但是否只有老年人才有必要重视这个问题呢?
骨质疏松的发生和遗传、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及疾病状态等有关。
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使骨量已经严重丢失的患者骨量恢复正常,所以骨质疏松应早期防治。
1.预防骨质疏松应从儿童期开始
老年人的骨量由以下三种因素决定:骨发育成熟期达到的骨峰值,中年期骨量的维持及随后的骨丢失率。
人在30岁左右即能达到理想的骨峰值,就如同"银行"一样储备充足的骨量以备老年后骨丢失所用。峰值骨量的形成和遗传及后天因素有关,而后天因素主要包括营养、体育活动和生活方式等。儿童期和青春期是骨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能摄入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保证均衡营养,同时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避免不良的生活嗜好(吸烟、过量饮酒、饮咖啡)将会大大有益于获得最佳的峰值骨量。
2.合理的营养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
影响骨代谢的营养素主要有钙、磷及维生素D,其次是膳食中的蛋白质、钠及一些微量元素,如氟、铜、锌、锰的摄入。我国营养学会1998年修订的每日钙需要量为:儿童0.5到1.1克,成人0.8到1.5克,孕妇1.5克,乳母2.0克。而钙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居民每日钙的平均摄入量不足500毫克,不少省份低于400毫克。
牛奶是含钙丰富的食物,一瓶牛奶220毫升含钙约220毫克,对于有乳糖不耐症的人来说,喝牛奶可引起腹涨和腹泻,应改饮酸牛奶。此外,种子类食物,如芝麻、花生、黄豆制品、虾皮和蔬菜含钙量也较高。在经常食用富钙食物的同时,应注意避免食物成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当膳食中磷酸盐含量过多时可降低钙的吸收,而且植物中的植酸盐、草酸盐可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植酸钙和草酸钙,会降低钙的生物利用度。另外,如果食物中蛋白质摄入过多,可使肠道的酸度降低,也影响钙的吸收。
当膳食中的钙含量不能满足人体需要时,适当补充钙是适宜的。选择钙保健品首先要考虑含钙量,其次是溶解度和吸收率,再次要看配方是否合理,最后还要考虑价格和口味。
常用钙化合物的含钙量为:乳酸钙13%、碳酸钙40%、葡萄糖酸钙9%、柠檬酸钙21%。碳酸钙属于无机钙,需要胃酸溶解方可吸收,对于胃酸缺乏的人来讲则不宜选用。葡萄糖酸钙和柠檬酸钙都属于有机钙,可空腹服用,不需胃酸溶解。人体钙的吸收和多种因素有关,大致在15%到45%之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和食品研究所的实验证实,多种钙保健品的钙吸收率大致相同。但是,因为维生素D具有强烈促进钙吸收的作用,所以在服用钙保健品的同时加入适量的维生素D可增加钙的吸收。
3.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型饮料会加速骨骼丢失,所以要尽量避免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合理营养、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及体力活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加日照(可增加皮肤合成维生素D)将促进骨骼合成。
4.定期骨密度检查有必要
骨质疏松在早期一般没有症状,故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血钙测定并不能真实反映骨质状态,所以定期检查骨密度对防治骨质疏松非常必要。
目前,北京各大医院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均是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试,主要测量部位为:腰椎、髋关节及全身骨量。这种测量方法很安全,扫描时间短,辐射量很小,可测试全身和任意骨及骨折发生部位的骨量。而且测量时吸收X线的剂量小于拍一张X光胸片,简单易行而无痛苦。检查结果当时就可出来。
如果条件许可,建议您可以进行一下骨密度测定。测定骨密度值偏低者,应从各方面查找原因,及时补救和治疗。对50岁以上妇女及60岁以上的男性,如发现骨密度偏低,除应加强营养和锻炼外,还可适当服用一些促进骨合成的药物。如发现已患骨质疏松,应尽早接受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发生骨折。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骨质疏松症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严重性仅次于心血管病,威胁大于乳癌、前列腺癌等常见疾病。全球50岁以上老人中,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受到骨质疏松症威胁。骨质疏松在我国已达到蔓延的程度,过去30年间,我国的骨质疏松患者增加了300%,每年由骨质疏松疾病引起的医疗费用至少需150亿元人民币。其中,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症不仅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生命,而且对国家医疗保障体系构成严峻挑战。
各种治疗方案相继进入市场,为医生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给深受疾病所害的骨质疏松患者带来希望。但不规范使用这些药物又可能使骨质疏松治疗陷入更大的混乱。专家表示:广大患者在进行骨质疏松治疗时,存在以下三大误区:
误区一、治还是不治?结果大不同!
最近的一项报告显示:80% 的骨质疏松妇女没有接受治疗。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是正常的生理老化现象,并且无法逆转而放弃治疗,这是不可取的。尽早采取正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腰酸背痛的症状,延缓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还可间接减少发生骨折的危险性。“骨松”患者单靠补钙基本上是无效的,只有遵从医生指导,选择有效的药物及时治疗才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无论有无骨折史的“骨松”患者,接受阿仑膦酸钠制剂(每周一次)治疗18个月后,骨折危险性降低63%。而如果骨质疏松患者不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会导致瘫痪,甚至死亡。统计数字显示:20%髋骨骨折患者会在一年内因为各种并发症致死,50%会致残。
误区二、早治或晚治?疗效不一样!
有很多出现骨折才到医院进行确诊的老人认为:反正骨折已经出现了,这时候再进行治疗为时已晚,也于事无补了。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帮助已疏松的骨骼恢复原状,因此早期预防骨质疏松显得极为重要。一旦发生骨折,再次发生骨折的可能性更高,尽早进行治疗可以避免更严重的后果。骨折过的老人要注意:一是“截流”,通过正规治疗减少体内钙的流失,延缓骨质丢失的速度;二是“开源”,多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促进钙的吸收利用;三是遵医嘱口服一些促进成骨、抑制破骨的药物,对减缓骨质疏松有一定效果。研究表明:选用一线用药进行治疗的话,多发性锥体骨折的危险性可以下降90%。
误区三、持不坚持?骨量有差异!
持续治疗是管理许多慢性病(包括骨质疏松症)的主要问题,只有坚持治疗才能避免活动能力的下降、慢性疼痛、残废甚至死亡。抗骨吸收药物的药理机制决定了治疗骨松的疗效必然是需要一定周期的,即使是采用首选的骨质疏松治疗药物,持续增加骨量的最低疗程不应少于18个月。一项报告显示:每年约有半数的患者在医生建议的长期持续治疗中擅自停药。很多患者在治疗的最初半年甚至两三个月看不到疗效就停药,也有部分患者因用药一年初见疗效而擅自停药的。不管是出于哪种目的,对患者而言,不坚持治疗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骨折和相关残疾的危险加大,并发症以及死亡率上升。只有不到1/3女性骨折患者能恢复她们先前的活动能力,而超过1/3患者需要持续的护理。照料患者的护理支出通常让家庭的经济压力变得极为沉重。
骨质疏松患者长期接受规范治疗是关键,而骨松患者不规范以及不持续的治疗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沉重的经济负担,医生和患者都应重视、关注骨质疏松疾病,并同心协力应对、解决这一难题。如果中老年人患了骨质疏松,应该及早到医院进行正规检查,选用治疗“骨松”的抗骨吸收药物,通过一周一次的剂量,更好的提高患者依顺性,并且最大程度缓解骨痛等症状、降低骨折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小常识: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
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包括老年人、更年期后妇女、嗜烟酗酒的人、过度节食减肥的人、不常晒太阳的人、饮食偏高蛋白的人、长期卧床者、少年白发、晚婚和高龄未婚妇女、没有生小孩者;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痉挛药、利尿剂、抗凝血剂、胃药、止痛药的人;患有肾病或肝病、糖尿病、高钙血症、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及某些癌症患者。
相关文章 | |
---|---|
11.当阿尔兹海默症来袭时 | 22.双重滥用 导致芬太尼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