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字新闻 中文资讯 少儿天地 天天影视 大多伦多每周Flyer 热点追踪 天世专题 综艺百汇 广播-长篇连播 广播-话题漫谈

我看《卧薪尝胆》的感想( David )

      2007-04-26 网友 David

  “卧薪尝胆”的典故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励精图治”的象征,是经典中的经典!我5岁就听过这个故事,看“卧薪尝胆”感到很亲切!感想很多。

  热播的电视剧《卧薪尝胆》向人们讲述着几千年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和“卧薪尝胆”的成语正是中国人谋事的典范。正如老子所云:处下、柔弱,才是生存之道。勾践忍辱负重终而复国,对现代人有什么启发呢?

  超强的自我能力:勾践复国原因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越王勾践和谋臣范蠡可谓是两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勾践作为一个战败的诸侯国君主,为了复国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不惜以君主的身份屈尊服侍吴王,还进献西施,这在中国历史上开了一个先河。

  公元前492年5月,勾践采纳大臣范蠡的意见,率妻子和范蠡亲去吴国作人质,伺候夫差。抵达吴都后,夫差有意羞辱他,把他囚禁在一个石室里,要他住在阖闾坟前的一个小石屋里守坟喂马,有时骑马出门还故意要他牵马在国人面前走过。勾践忍辱负重,自称贱臣,对吴王执礼极恭,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服犊鼻、著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关之襦。”胜过夫差手下的仆役。此外,夫差生病,勾践前去问候,还掀开马桶盖观察夫差刚拉的大便,体贴夫差的病情,“问疾尝粪”,并“三年不愠怒,无恨色。”这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就精神分析理论而言,勾践的自我能力极强,这突出表现在两个防御机制上:一是升华苦痛——在国家灭亡之际,勾践能放弃一国君主的尊贵,偕夫人和大臣前去吴国为奴,这是“化悲痛为力量”的突出表现;二是自圆其说——在每次蒙受屈辱时,勾践都能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来加以抚平,以至于最后变得越是屈辱,越是坚强。凭借这巨大的自我力量,勾践将自己的生活享乐和欲望降低至最低点,使夫差坚信自己确已真心臣服,最后放勾践夫妇和范蠡回国。

  等待机遇:勾践复国原因之二

  勾践能成功复国,除了他能降尊纡贵,甘心为奴,进献西施,以及范蠡等人的努力外,还得感谢上苍对他的特别眷顾。具体地说,勾践的复国成功,是许多偶然因素与事件促成的。特别是吴王夫差与首席谋臣伍子胥之间的矛盾冲突,为勾践的成功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伍子胥早就察觉勾践的曲意逢迎是为了复国,曾为此多次劝谏夫差。可悲的是,这次非但没有唤醒夫差,反而引起夫差的反感和怀疑,最终听信伯嚭的谗言,赐剑令伍子胥自尽。其结果,勾践可以加快步伐实施自己的复国计划。

  在中国历史上,曾先后有东汉、南宋、元朝、明朝等朝的君主,在国家沦陷时,努力挣扎过,但终难逃脱覆灭的命运。而成功复国之人,除了勾践,大概要算明朝的第六位君主明英宗了。明英宗在“土木之变”后,被元朝后裔也先俘虏,掠至漠北。其弟朱祁钰在于谦等人的拥戴下继位,改元景泰,并成功抵御了也先的要挟与进攻。后来,英宗被释放回京,景泰帝把英宗安置在南宫,严加防范,一过就是7年。最后,英宗在景泰帝病重之际,利用几个大臣和太监的帮助复辟,这不仅有赖于英宗的忍辱负重,也感谢上苍给他创造的良机。

  只可共谋天下,不可共享天下:勾践的寡恩根源

  越王勾践的成功复辟,最大的功臣非范蠡莫属。但是两人后来的关系也为中国的君臣关系开了一个极坏的先河——君臣只可共谋天下,不可共享天下。这为后来的王朝开拓者“杀功臣、虐忠将”提供了心理上的依据。纵观中国历史,除了秦始皇与宋太祖没有诛杀功臣外,历代开国君主均或多或少地迫害过功臣,这一趋势在明太祖朱元璋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而君主寡恩臣子的始作俑者可谓勾践,在这之前,中国的帝王们绝少虐待功臣。

  想当年,越国兵败,勾践采纳范蠡之委曲求全、以退为进的计谋,卑辞厚礼向吴王求和。在勾践贱居吴国的三年间,范蠡陪着勾践夫妻不知吞下了多少屈辱!其间勾践多次想放弃,都被范蠡阻止住了。可以说,没有范蠡的智慧和情义,勾践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勾践成功复国后,范蠡却无法继续生存,不敢与勾践共享胜利的果实,必须悄然离去,这被后来的君主们演绎为功高欺主的哲学,想来真是可悲!

  以退求进:范蠡的心理误区

  范蠡明哲保身,自己也陷入了一种心理误区,就是坚信“鸟尽弓藏”,以退求进。这其实是自欺欺人。范蠡在谋天下时,要求勾践主动退让;而在谋得天下后,又自己主动退让。对此,范蠡自己的解释是,勾践不是那种可以共享天下之人,所以与其等他来收拾自己,倒不如自己先离去。不光如此,他还托人带了一封信给文种,劝文种也舍去功名,以免招灾惹祸。范蠡这样的做法,与其说预测了勾践的心机,倒不如说纵容了他的寡恩。

  由此,范蠡从未想过与勾践正面沟通,而是采取消极隐退的做法,以求自保。这看似聪明绝顶,其实是聪明误!因为勾践的阴险是范蠡成就的。而勾践最初也是想做一个开明君主的,范蠡大可不必一开始就把他当恶人看,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恶人。范蠡要向后来的王翦学习,以不断向秦始皇索求赏田来向君主表忠心。

  压抑变贪婪:勾践的心理误区

  勾践为了复国,极度压抑自己的性情,人格长期处于扭曲状态。这种为达目的,不惜一切压抑的做法,有可能导致太监心理的形成。所谓太监心理,就是太监在牺牲做男人之后,常常会产生一种自怨自艾心理,感觉自己一辈子所得都不足以补偿自己所失去的。勾践长期生活在紧张、屈辱的状态下,其人格扭曲非同寻常。所以,他在得势之后,会将同样的忍耐转化成同样的寡恩。

  职场中,如果你也碰到勾践的处境,最重要的是要正面沟通。无论上司对你印象怎样欠佳,你把话谈开了,就会最大限度地消除误会。如果是上司故意给你穿小鞋,也没必要刻意压抑自己,而是尽力加以释放。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文明的社会,生活不仅要有自己的理想,也要过得快乐、健康。

  其实,勾践恩将仇报是自尊的补偿心理在作怪,人在经过卧薪尝胆后,将敌对对象消灭后,知道他的自尊受损的只有身边最亲近的人,于是这种自尊补偿心理转向了亲信,悲剧就发生了。我们提倡学习勾践等待机遇的精神,但应该做一个心理比他更健康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与上司一起吃过苦,但上下级间还是要紧绷着一根神经线,这是职场法则。

  教训:成在自信,败在自负

  吴王夫差是个典型的男人,甚有男子气概,也非常自信。在这点上,他与后来的项羽十分相似。但自信是一柄双刃剑,它可以意味着自强,也可意味着自负。夫差之父被越国打败,抑郁身亡,他谨遵父训,一心复仇。但在他打败越国后,便开始飘飘然,变得越来越刚愎自用。他与伍子胥的关系破裂,除了范蠡在暗中破坏外,也是其缺乏谋略使然。可以说,夫差成在自信,败在自负。他最大的敌人其实是他自己。

  当然夫差与伍子胥失和,也与伍子胥性格偏执有关。这突出表现为他性格刚暴、猜疑心重,说话刻薄,太注重自己的意见。伍子胥胆敢当面呵斥诅咒夫差,令夫差受辱于众臣前,他以为这样做是为了吴国的江山,但在夫差的眼里,这完全是为他自己。

  伍子胥之死对现代职场的人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在职场中,上下级关系重在沟通理解。身为下属,即便再劳苦功高、业绩突出,也要善于表达,捕捉机会,才会受到上司重视。人们切不可像伍子胥那样以诅咒、恫吓上司的方式达到沟通的目的,更不能倚老卖老,让上司在你面前产生自卑。

  另一方面,下属也要注意,无论你自己的能力有多强,你都不要完全惯着上司,事事为其打点,那样可能会导致两种结果:要么你的上司对你格外依赖,事无巨细都让你处理,令你不胜其累。从这个角度看,刘禅扶不起来,诸葛亮也是有相当责任的。

  职场的博弈,大概在此。

 

合作网站:多伦多在线
友情链接: 加国无忧   加中网   美国网络电视   约克论坛   友路   北美在线   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