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
美国《侨报》日前刊文说,2004年,当华裔学者黄靖从犹他州立大学调到布鲁金斯学会时,大华盛顿地区自称专门进行中国研究的学者、说客和咨询人员大约有700多人,现在已骤增到1200多人。“吃中国饭”的人越来越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研究热”在美国国际关系学界的持续升温。
中新网援引文章说,今天,当你走在号称“美国智库一条街”的华府马萨诸塞大道,也许不经意间就会碰见一位“中国问题专家”。这条大道两旁的著名智库--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布鲁金斯学会、传统基金会、卡托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所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及离这里不远的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美国企业研究所和乔治·华盛顿大学,都有中国项目,甚至有中国研究中心。史文、盖保德、卜睿哲、谭慎格、蓝普顿、季北慈、葛来仪、何汉理、沈大伟……一大批有着中文名字的美国学者、教授正活跃在美国的外交学术界。
1998年进入卡内基的华裔学者裴敏欣说,8年多来他看到的“中国热”呈现几何级的变化,这与中美关系的发展和中国的崛起是息息相关的。裴敏欣在接受《侨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问题一直是美国重要的外交议题,但以前主要关注台湾、人权、贸易等比较单一的双边问题,而现在牵涉面则广泛得多。以前谁也不会设想,非洲、拉美、能源问题会成为中美关系中的议题;贸易也从双边逆差,发展到汇率问题、全球经常项目不平衡问题;防止核扩散以前中国与美国并无多少合作,而今在朝鲜、伊朗核问题上,中国与美国正密切合作。
美国研究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学者主要集中在大学和智库。裴敏欣介绍说,美国大学里研究中国的人数最多、实力最强、专业面和兴趣面最广,但往往与政策圈脱节;华盛顿和波士顿研究中国的顶尖机构最多,但就与美国政策制定者联系紧密,能为美中关系走向把脉而言,华府智库是其它地方没法比的。这些智库中,卡内基、布鲁金斯、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的中国项目被普遍认为是比较强的,前两者还在中国国内开设了研究分部。
据估计,全美最好的100所大学内,大约有300到500位专门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学者。黄靖告诉《侨报》记者,现在不光是智库和大学,美国主要部委、大兵种都有中国研究专项,所有大公司也都有中国项目或者中国部门。《华盛顿人杂志》今年初报道说,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中国分析员有百余人。
许多退休官员如今依然活跃于美中关系学界,如芮效俭、尚慕杰、傅立民等人,也有一些学者“学而优则仕”,如原普林斯顿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柯庆生,现在担任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
黄靖表示,20年前冷战高峰期,美国投入大量精力研究苏联;现在中国强大了,美国的研究热转向中国,而且势头更猛烈。“中国热”升温是好事,但对学者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现实是人多了,难免鱼龙混杂。如何客观、公正地研究中国成为一大课题。
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李成对《侨报》记者说,美国人对中国的关注点与美国政治的关联度很大。中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很多美国人仍以老眼光看中国。美国研究中国总的趋势是会越来越细,虽然有时跟不上中国快速变化的步伐,但在比较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下,美国学者凭借着对美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了解,在研究美中关系方面有其强项。
相关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