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04来源:明报
与很多家长一样,属小康之家的王先生为让11岁独子得到最好的教育,于是不辞劳苦,年花1.5万元,日花个半小时,来回密西沙加市与渥克维尔市,为的是让儿子到私校读书。
据菲莎研究所昨发表的调查指,私校学生数目在过去40年增加4倍,公校学生则不到1倍,原因之一家长是对公校教育失去信心。
「儿子都未入读过公校,我们不敢说公校一定差,但私校一班才十多个学生,肯定获教师更多注意力。而且在私校,只要有能力,学生可有更多学习机会,以法文课为例,公校最快要在第5班才有法文课,但我的儿子早在幼稚园时便能接触这门课。」王先生说。
所以经济不特别富裕的王先生宁愿在其他家庭支出上尽量节省,例如十多年不换车,1年才外出用膳2、3次,也坚持儿子入读渥克维尔市的MacLaglan学校。
菲莎研究所访问了安省919个子女入读私校的家庭,结果显示,高达94%的受访者承认,选择私校是因为对公校教育感到失望,而其中的75%更称那是他们放弃公校的重要原因;选读私校的其余因素为教师投入度(91%)、学业质素(80%)。
而私校学生有逾半的家庭收入是在12万元以上,收入低于5万元的则只有21%。
同样对独女寄予厚望的林先生,由小学到中学都让女儿在公校成长,结果女儿顺利入读美国名牌的芝加哥大学。他说:「安省同样有好的公校,只要善用学校资源,例如有些学校设立精英班,再加上父母适当指导,一样可发挥子女潜能。」林先生亦承认,这种例子比较少,经私立中学晋身美国名大学始终占优。
安省中学教师联会则报告不尽不实,认为受访的都是已将子女送入私校的家庭,不能提供客观资料。
相关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