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8月13日 来源:中新网
不久前,池莉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在关闭博客之前给我读者的信》,为自己的博客画上了句号。从白烨到高晓松,从徐坤再到池莉,名人纷纷关闭博客,再一次证明了名人对于博客具有某种不适应的症状。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仿佛是一夜之间,名人博客纷纷开张,让人目不暇接,但是表面的繁荣现象没有持续几天,又纷纷关门歇业了,昨天那句流行语“你博了没有”,瞬间被“你关了没有”所替代。名人博客的来去匆匆,让我们再一次见证了网络的虚无缥缈反复无常。
爱凑热闹的名人们,对于新生事物——博客,自然怀有一种好奇之心,再加上各种传媒对“某某名人博客点击率突破多少万”的大肆渲染,名人开始有些按捺不住、跃跃欲试了,他们也想通过博客来证明自己的魅力。应该说,有些名人确实因开博客而使虚荣心得到巨大满足,先开博客,后出博客书,好不热闹。与此同时,有些名人也因博客弄得灰头土脸,骑虎难下,最明显的表现是,某些名人在自己的博客上招来骂声不断,令人难堪,甚至经过精心设计的印刷精致的博客书也只是摆在书架上,蒙上了尘土而无人购买。
博客说到底就是“网络日记”,对于普通人而言,三五知己互相登陆一下博客,了解一下彼此的行踪动态,调侃取乐也就足矣。但是对于名人的博客,公众的心态各异,期待近距离接近名人者有之,乐意窥探隐私传播小道消息者有之,谩骂攻击揭短挑刺没事找事无理取闹者有之。名人,那些奔波忙碌的名人又怎能做到心平如镜?更多的则是被博客搅得心烦意乱不堪其扰了。从这个角度而言,名人纷纷关闭博客,自然在情理之中。当名人博客沦为乱扔垃圾的场所,又有谁还愿意固守呢?
有些名人的博客经营不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交流平台上,随便注册一个名字就能发言,然后溜之大吉,这自然给一些心灵龌龊者留下可乘之机,不负责任的言语往往搞得名人博客臭气熏天;同时,名人对博客的心不在焉,也会引来读者的不满,比如有些名人由于自己没有时间更新博客,就请人捉刀,代替自己发言,使得博客失去了原汁原味的意义,招致不满也不足为怪。
2005年末,作家徐坤就预言:“作家们的博客基本上是坚持不下去的。这种交流渠道,对他们来说,似乎并不很重要,至少,不绝对重要。”5个月不到,徐坤果真“现身说法”般地关闭了新浪博客。
名人的“博客不适应症”,说到底还是某些名人对博客缺乏必要的认识,凑热闹似的去开博客,自然难以赢得真正的掌声。名人自然是名人,但博客也自然只是博客,当名人的博客里充斥着浮躁无聊、哗众取宠、八卦粗俗的时候,这样的名人博客,存在还有什么必要?(
相关文章